宜昌市伍家岗区龙盘湖社区破解环境治理难题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居民动手美化小区环境。三峡商报记者 陈飞 摄

“这一块儿背阴,适合种麦冬,不能搞错哒啊!”10月22日,一走进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龙盘湖社区龙盘馨苑小区,就听到欢声笑语。这是龙盘湖社区组织的吾爱吾家·婆婆的栽锄儿志愿服务行动,当天有30多位居民在小区道路两边参加锄草、栽花、安装竹篱笆。“明年春天,邀请你们到小区来赏花!”小区志愿者胡士厚对记者发出邀请。

龙盘馨苑小区是安置小区,如今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优美的环境让居民们话语中流露出自豪。过去,这个小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块块私垦的菜地纵横交错,杂乱的篱笆、不时散发的肥料气味,成为小区环境治理的“老大难”。

“事实上,龙盘馨苑小区环境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龙盘湖社区党总支书记谭兵介绍,入住时,不少居民还保留着种菜的习惯。菜地清理难,居民不理解,这是社区在推进提升改造工作时最大的顾虑。

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22年起,社区经过群策群力,发动住在一楼的居民认领门口的空地种花。居民李芳清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家门口空地种上金银花、桂花、三角梅等近二十个品种。“开花时,居民常来赏花,一起讨论‘种花经’。”李芳清笑着说,大家慢慢地不再不种菜,开始愿意种花了。

居民的习惯改变了,如何让大家都参与到小区环境治理中来?今年,社区通过组织“小苑儿”茶话会、发放“心愿卡”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对于打造“共享花园”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一个名为“婆婆的栽锄”改造计划应运而生。社区采取“硬环境整治+积分软治理机制”双轨并行模式,不仅将私垦菜地转化为景观花圃,实现了“大挖锄”到“小栽锄”的转型,更鼓励全小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认领、养护花圃,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小区的“美容师”。

“目前,小区已经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志愿养护队,负责认领花圃的日常养护。”谭兵介绍。此外,社区还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花草养护知识技能培训,并现场指导居民翻地、栽花,以解决初期种植的技术难题。

在现场挥舞锄头清理草根的居民李友明,是最积极的“栽锄儿”。为方便大家种花,他提前两天和另外两位居民冒雨,拿锄头把空地刨了一遍。“我住楼上,天天从这里过,种上花看着心里也舒服。”他说,美好家园要靠大家一起守护。

“环境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通过党建共建、居民共治,让‘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谭兵说,“婆婆的栽锄”正是居民共治的生动实践,让居民在种植中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如今,不少曾经的“毁绿种菜”者已转变为公共绿地的守护者。(三峡商报记者 邓明明 陈飞 通讯员 余盈

责任编辑:何霄

宜昌市伍家岗区龙盘湖社区破解环境治理难题

发表时间:2025-10-2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居民动手美化小区环境。三峡商报记者 陈飞 摄

“这一块儿背阴,适合种麦冬,不能搞错哒啊!”10月22日,一走进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龙盘湖社区龙盘馨苑小区,就听到欢声笑语。这是龙盘湖社区组织的吾爱吾家·婆婆的栽锄儿志愿服务行动,当天有30多位居民在小区道路两边参加锄草、栽花、安装竹篱笆。“明年春天,邀请你们到小区来赏花!”小区志愿者胡士厚对记者发出邀请。

龙盘馨苑小区是安置小区,如今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优美的环境让居民们话语中流露出自豪。过去,这个小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块块私垦的菜地纵横交错,杂乱的篱笆、不时散发的肥料气味,成为小区环境治理的“老大难”。

“事实上,龙盘馨苑小区环境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龙盘湖社区党总支书记谭兵介绍,入住时,不少居民还保留着种菜的习惯。菜地清理难,居民不理解,这是社区在推进提升改造工作时最大的顾虑。

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22年起,社区经过群策群力,发动住在一楼的居民认领门口的空地种花。居民李芳清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家门口空地种上金银花、桂花、三角梅等近二十个品种。“开花时,居民常来赏花,一起讨论‘种花经’。”李芳清笑着说,大家慢慢地不再不种菜,开始愿意种花了。

居民的习惯改变了,如何让大家都参与到小区环境治理中来?今年,社区通过组织“小苑儿”茶话会、发放“心愿卡”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对于打造“共享花园”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一个名为“婆婆的栽锄”改造计划应运而生。社区采取“硬环境整治+积分软治理机制”双轨并行模式,不仅将私垦菜地转化为景观花圃,实现了“大挖锄”到“小栽锄”的转型,更鼓励全小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认领、养护花圃,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小区的“美容师”。

“目前,小区已经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志愿养护队,负责认领花圃的日常养护。”谭兵介绍。此外,社区还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花草养护知识技能培训,并现场指导居民翻地、栽花,以解决初期种植的技术难题。

在现场挥舞锄头清理草根的居民李友明,是最积极的“栽锄儿”。为方便大家种花,他提前两天和另外两位居民冒雨,拿锄头把空地刨了一遍。“我住楼上,天天从这里过,种上花看着心里也舒服。”他说,美好家园要靠大家一起守护。

“环境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通过党建共建、居民共治,让‘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谭兵说,“婆婆的栽锄”正是居民共治的生动实践,让居民在种植中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如今,不少曾经的“毁绿种菜”者已转变为公共绿地的守护者。(三峡商报记者 邓明明 陈飞 通讯员 余盈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