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积分能兑蚊香、30积分能兑桶装水、50积分能兑一壶油,但凡参与村里集体活动都能获取积分。只要有活动,我们都第一时间到场。”近日,潜江高石碑镇曾岭村村民伍孝华的话,道出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这份热情的背后,是该镇巧用“积分”激发群众共管活力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高石碑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清洁家园”行动核心难点,以“鄂参与”线上平台为智慧引擎,以“积分制”为关键抓手,创新构建“线上赋智、积分激励、闭环运行”治理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蝶变。
问需于民 让积分标准“接地气”
高石碑镇以“村规民约+积分制”为支点,遵循“可量化、易操作、可执行”原则,持续细化积分制实施方案。各村以解决乡村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将《村民自治积分制管理办法》《积分设置表》《积分汇总表》等相关参考评分标准具体化,把“人居环境、文明新风、民主参与、社会综治”等重点工作纳入基础积分管理。同时,结合实际将全民洁城、旱厕拆除、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三堆两垛”清理、农业废弃物处置、秸秆禁烧等中心工作列为积分重点,不断拓宽积分管理范围。
“积分制实施后,通过塆台夜话、入户宣讲、村组会议等形式,干部与群众互动更频繁,卫生保洁、村道绿化、文艺活动等公益性活动及党员志愿服务达60次。”高石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小艳表示,这些活动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环境的改善和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村民获得感倍增,对村组干部的信任感、支持度显著提升,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也随之增强。
数字赋能 让积分管理“更高效”
走进高石碑镇蚌湖村,田间地头干净整洁,不见废弃物踪影。这得益于该村借助“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让村庄环境治理全流程电子化、可视化。“将农业废弃物送到村部回收,根据数量就能申报积分。”蚌湖村村民孙情花说。
今年来,高石碑镇依托“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优势互补”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村民线上申报乡村治理活动情况,上传照片、视频等佐证材料,经村“两委”在线审核后即时获得积分。积分可换物品、兑福利、赢荣誉,既引领村民崇德向善,也带动乡村治理。
“‘鄂参与’App让乡村治理更便捷,村‘两委’可以通过App实时了解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村民也能用积分线上兑物。”蚌湖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袁江勇介绍,目前,该村共468人参与,线上线下申报总积分3070分,兑换总积分2670分。
“积分制像一座桥梁,拓宽了‘上传下达’渠道,完善了网格化管理。”高石碑镇党委书记杜华安表示,村民能及时知晓村务动态、政策风向,避免了“干部热火朝天、群众一脸懵圈”的局面。通过“鄂参与”App,村民可直接上报意见诉求,村组干部及时处置,提升了工作效率。积分制打通了基层治理堵点,化解了矛盾纠纷,推动了政策落地,守住了安全红线,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正向激励 让积分价值“聚合力”
积分制推行以来,高石碑镇不仅人居环境更美,乡风民俗也更文明。
“我们实行‘一月一累计、一季一兑换’,实现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积分可在村集体与本地超市合作设立的兑换点换取生活用品,既方便村民,又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杜华安说。
积分制将村级事务和农民行为量化,让乡村治理从“村里事”变成“家家事”;通过建立与积分挂钩的奖惩措施,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除物质奖励外,该镇还将积分作为评优评奖的直接依据,积分高的群众可优先参与“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提升了村民对积分制的认同感,带动大家“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推动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全面提升。
如今,高石碑镇通过“小积分”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清洁家园”从专项行动升华为日常习惯,全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善治新局面。“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积分制覆盖范围,向‘全域化’拓展、‘精细化’深耕,把参与乡村治理的村民、‘新村民’、农村经济组织等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对不同群体实行差异化积分,实现治理主体全覆盖、管理过程精准化。”杜华安说。(潜江日报 记者 曾俊伟)
发表时间:2025-08-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10积分能兑蚊香、30积分能兑桶装水、50积分能兑一壶油,但凡参与村里集体活动都能获取积分。只要有活动,我们都第一时间到场。”近日,潜江高石碑镇曾岭村村民伍孝华的话,道出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这份热情的背后,是该镇巧用“积分”激发群众共管活力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高石碑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清洁家园”行动核心难点,以“鄂参与”线上平台为智慧引擎,以“积分制”为关键抓手,创新构建“线上赋智、积分激励、闭环运行”治理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蝶变。
问需于民 让积分标准“接地气”
高石碑镇以“村规民约+积分制”为支点,遵循“可量化、易操作、可执行”原则,持续细化积分制实施方案。各村以解决乡村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将《村民自治积分制管理办法》《积分设置表》《积分汇总表》等相关参考评分标准具体化,把“人居环境、文明新风、民主参与、社会综治”等重点工作纳入基础积分管理。同时,结合实际将全民洁城、旱厕拆除、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三堆两垛”清理、农业废弃物处置、秸秆禁烧等中心工作列为积分重点,不断拓宽积分管理范围。
“积分制实施后,通过塆台夜话、入户宣讲、村组会议等形式,干部与群众互动更频繁,卫生保洁、村道绿化、文艺活动等公益性活动及党员志愿服务达60次。”高石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小艳表示,这些活动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环境的改善和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村民获得感倍增,对村组干部的信任感、支持度显著提升,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也随之增强。
数字赋能 让积分管理“更高效”
走进高石碑镇蚌湖村,田间地头干净整洁,不见废弃物踪影。这得益于该村借助“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让村庄环境治理全流程电子化、可视化。“将农业废弃物送到村部回收,根据数量就能申报积分。”蚌湖村村民孙情花说。
今年来,高石碑镇依托“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优势互补”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村民线上申报乡村治理活动情况,上传照片、视频等佐证材料,经村“两委”在线审核后即时获得积分。积分可换物品、兑福利、赢荣誉,既引领村民崇德向善,也带动乡村治理。
“‘鄂参与’App让乡村治理更便捷,村‘两委’可以通过App实时了解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村民也能用积分线上兑物。”蚌湖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袁江勇介绍,目前,该村共468人参与,线上线下申报总积分3070分,兑换总积分2670分。
“积分制像一座桥梁,拓宽了‘上传下达’渠道,完善了网格化管理。”高石碑镇党委书记杜华安表示,村民能及时知晓村务动态、政策风向,避免了“干部热火朝天、群众一脸懵圈”的局面。通过“鄂参与”App,村民可直接上报意见诉求,村组干部及时处置,提升了工作效率。积分制打通了基层治理堵点,化解了矛盾纠纷,推动了政策落地,守住了安全红线,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正向激励 让积分价值“聚合力”
积分制推行以来,高石碑镇不仅人居环境更美,乡风民俗也更文明。
“我们实行‘一月一累计、一季一兑换’,实现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积分可在村集体与本地超市合作设立的兑换点换取生活用品,既方便村民,又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杜华安说。
积分制将村级事务和农民行为量化,让乡村治理从“村里事”变成“家家事”;通过建立与积分挂钩的奖惩措施,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除物质奖励外,该镇还将积分作为评优评奖的直接依据,积分高的群众可优先参与“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提升了村民对积分制的认同感,带动大家“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推动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全面提升。
如今,高石碑镇通过“小积分”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清洁家园”从专项行动升华为日常习惯,全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善治新局面。“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积分制覆盖范围,向‘全域化’拓展、‘精细化’深耕,把参与乡村治理的村民、‘新村民’、农村经济组织等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对不同群体实行差异化积分,实现治理主体全覆盖、管理过程精准化。”杜华安说。(潜江日报 记者 曾俊伟)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