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青少年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襄阳市图书馆以“场馆研学襄阳城 思政同行成长路”为抓手,深度挖掘百年馆藏中的红色底蕴与时代意义,将墨香书韵转化为鲜活的教育资源。8月3日下午,小记者研学团走进承载着近百年岁月记忆的襄阳市图书馆。通过场馆探访、专题研学、思政授课、技艺实践等沉浸式活动,为青少年呈现了以“书本里的红色记忆”为主题的一堂独具图书馆特色的红色研学课。
襄阳市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前身为鄂北图书馆,历经多次迁址、易名等变迁,于2020年正式定名为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现馆位于东津新区东津湾路60号,紧邻汉水之畔与唐代诗人孟浩然故居鹿门山,总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馆内不仅书香四溢,更借助“一码通”功能实现了“无卡借阅”的便捷服务。小记者们在触摸历史厚重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现代图书馆的创新活力,深刻理解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重要阵地的独特价值。
在胡绳藏书馆,一段跨越时空的红色情谊触动着每位小记者。1938年,青年胡绳徒步抵达襄阳,在老龙堤旁的破屋中创办《鄂北日报》,于艰苦环境中为抗战呐喊,用文字凝聚抗敌力量。岁月流转,他始终眷恋襄阳这片土地。1995年第三次到访时,恰逢襄阳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胡绳毅然决定捐赠个人珍藏图书2万余册,胡绳藏书馆由此诞生。小记者驻足于泛黄的书页间,在襄阳市图书馆特有的文献氛围中,读懂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红色的种子在书香中悄然生长。
“岁月无声青砖有痕”特展是此次研学的重要一站。该展览在襄阳市图书馆启幕,展出百余品精选砖文拓片。襄阳明清时期的文字砖种类丰富、会馆砖文众多、内容鲜活,堪称“砖石上的襄阳文化简史”。孩子们指尖轻触古城砖拓片,在图书馆搭建的文化桥梁上,从斑驳纹路中探寻建筑的沧桑过往,更从砖石文字里解码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深切感受襄阳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魅力。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以图书馆馆藏资源为生动教材,为孩子们带来一堂专题思政课。课堂上,老师不仅讲述了《小英雄雨来》《红岩》等经典红色故事,还结合襄阳市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胡绳与图书馆的红色渊源,以及特展中古城砖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将红色历史、城市文脉与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使命巧妙融合,引导孩子们从襄阳市图书馆的“活教材”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立远大理想。
课后的古籍拓印体验环节,让小记者在襄阳市图书馆的文化浸润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拓印作为传承文献的传统方式,与图书馆保存文献的使命一脉相承。同学们分组开展古砖瓦传拓实操,亲手体验“湿纸敷碑、轻敲入字、蘸墨拍刷、揭纸成拓”的全过程。在墨香与纸张的交融中,孩子们感悟到文化传承的温度,将对历史的理解与对传统的热爱融入实践,实现了从“认知”到“传承”的深度升华,也切身体会到公共图书馆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汉水襄阳)
发表时间:2025-08-05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为推动青少年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襄阳市图书馆以“场馆研学襄阳城 思政同行成长路”为抓手,深度挖掘百年馆藏中的红色底蕴与时代意义,将墨香书韵转化为鲜活的教育资源。8月3日下午,小记者研学团走进承载着近百年岁月记忆的襄阳市图书馆。通过场馆探访、专题研学、思政授课、技艺实践等沉浸式活动,为青少年呈现了以“书本里的红色记忆”为主题的一堂独具图书馆特色的红色研学课。
襄阳市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前身为鄂北图书馆,历经多次迁址、易名等变迁,于2020年正式定名为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现馆位于东津新区东津湾路60号,紧邻汉水之畔与唐代诗人孟浩然故居鹿门山,总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馆内不仅书香四溢,更借助“一码通”功能实现了“无卡借阅”的便捷服务。小记者们在触摸历史厚重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现代图书馆的创新活力,深刻理解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重要阵地的独特价值。
在胡绳藏书馆,一段跨越时空的红色情谊触动着每位小记者。1938年,青年胡绳徒步抵达襄阳,在老龙堤旁的破屋中创办《鄂北日报》,于艰苦环境中为抗战呐喊,用文字凝聚抗敌力量。岁月流转,他始终眷恋襄阳这片土地。1995年第三次到访时,恰逢襄阳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胡绳毅然决定捐赠个人珍藏图书2万余册,胡绳藏书馆由此诞生。小记者驻足于泛黄的书页间,在襄阳市图书馆特有的文献氛围中,读懂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红色的种子在书香中悄然生长。
“岁月无声青砖有痕”特展是此次研学的重要一站。该展览在襄阳市图书馆启幕,展出百余品精选砖文拓片。襄阳明清时期的文字砖种类丰富、会馆砖文众多、内容鲜活,堪称“砖石上的襄阳文化简史”。孩子们指尖轻触古城砖拓片,在图书馆搭建的文化桥梁上,从斑驳纹路中探寻建筑的沧桑过往,更从砖石文字里解码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深切感受襄阳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魅力。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以图书馆馆藏资源为生动教材,为孩子们带来一堂专题思政课。课堂上,老师不仅讲述了《小英雄雨来》《红岩》等经典红色故事,还结合襄阳市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胡绳与图书馆的红色渊源,以及特展中古城砖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将红色历史、城市文脉与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使命巧妙融合,引导孩子们从襄阳市图书馆的“活教材”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立远大理想。
课后的古籍拓印体验环节,让小记者在襄阳市图书馆的文化浸润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拓印作为传承文献的传统方式,与图书馆保存文献的使命一脉相承。同学们分组开展古砖瓦传拓实操,亲手体验“湿纸敷碑、轻敲入字、蘸墨拍刷、揭纸成拓”的全过程。在墨香与纸张的交融中,孩子们感悟到文化传承的温度,将对历史的理解与对传统的热爱融入实践,实现了从“认知”到“传承”的深度升华,也切身体会到公共图书馆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汉水襄阳)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