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茅箭区马家河碧波荡漾,天光云影倒映水中,白鹭翩跹、柳丝摇曳。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是这里的寻常景致。谁能想到,这条曾令人掩鼻的“龙须沟”,如今已蜕变为生态会客厅,成为十堰文明河流建设的生动注脚。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肩负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使命,在全国率先推动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以文明河流建设为抓手,让流淌的清波成为涵养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丹江口市胡家岭水质自动站周边,人员一旦靠近,即触发预警系统的高音提示。“全市国控、省控监测点位已实现智能防控全覆盖。”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科科长严霞介绍,我市依托5G、卫星遥感等技术构建“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通过1个市级指挥中心联动10个县(市、区)分中心,织就全域“保水护水天网”,让每滴水的变化都清晰可查。
水质提升的核心,在于人的文明意识觉醒。2024年以来,十堰开展文明河流建设十大行动,潜移默化培育护水文明基因。
房县邀请守水护水志愿者进校园,让孩子们聆听“守井人”的护水故事;竹溪县120个“积分超市”里,村民用河道保洁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兑换日成了环保课堂;郧西县“老船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穿梭河岸,107支分队带动20万群众开展“五清行动”,让汉江重现“鱼翔浅底”的美景;武当山的“民间河长”化身护河“啄木鸟”,确保景区溪流清水长流……
这份守护跨越千里。“同饮一江水,京堰一家亲。”2024年8月21日,京堰环保志愿者齐聚十堰,深情发出共建文明河流倡议,呼吁两地市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携手共进,当好守护一泓清水的先行者、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文明河流建设的推动者。
“水源里容不得一滴污水,就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这是十堰320万“守井人”的思想共识。当文明河流建设融入守护“国之大者”的血脉,这里的每一条河流,不仅承载着滋养北方的生命之水,更流淌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精神源泉,书写着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的新篇章。(十堰日报 记者 孟建锦)
发表时间:2025-08-05 来源:湖北文明网
盛夏时节,茅箭区马家河碧波荡漾,天光云影倒映水中,白鹭翩跹、柳丝摇曳。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是这里的寻常景致。谁能想到,这条曾令人掩鼻的“龙须沟”,如今已蜕变为生态会客厅,成为十堰文明河流建设的生动注脚。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肩负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使命,在全国率先推动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以文明河流建设为抓手,让流淌的清波成为涵养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丹江口市胡家岭水质自动站周边,人员一旦靠近,即触发预警系统的高音提示。“全市国控、省控监测点位已实现智能防控全覆盖。”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科科长严霞介绍,我市依托5G、卫星遥感等技术构建“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通过1个市级指挥中心联动10个县(市、区)分中心,织就全域“保水护水天网”,让每滴水的变化都清晰可查。
水质提升的核心,在于人的文明意识觉醒。2024年以来,十堰开展文明河流建设十大行动,潜移默化培育护水文明基因。
房县邀请守水护水志愿者进校园,让孩子们聆听“守井人”的护水故事;竹溪县120个“积分超市”里,村民用河道保洁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兑换日成了环保课堂;郧西县“老船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穿梭河岸,107支分队带动20万群众开展“五清行动”,让汉江重现“鱼翔浅底”的美景;武当山的“民间河长”化身护河“啄木鸟”,确保景区溪流清水长流……
这份守护跨越千里。“同饮一江水,京堰一家亲。”2024年8月21日,京堰环保志愿者齐聚十堰,深情发出共建文明河流倡议,呼吁两地市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携手共进,当好守护一泓清水的先行者、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文明河流建设的推动者。
“水源里容不得一滴污水,就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这是十堰320万“守井人”的思想共识。当文明河流建设融入守护“国之大者”的血脉,这里的每一条河流,不仅承载着滋养北方的生命之水,更流淌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精神源泉,书写着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的新篇章。(十堰日报 记者 孟建锦)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