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期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正陆续送达高考学子手中,但往年盛行的“升学宴”却在兴山县悄然隐退。在这个高考季,一场以“我为群众送恭贺”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如清风拂过山乡,用集体庆贺取代了繁复的酒宴人情,让崇学尚俭的新风在香溪河畔蔚然成风。
一场仪式,让“人情宴”变“励学礼”。7月1日,兴山县“我为群众送恭贺”文明实践活动首站在水月寺镇马粮坪村文化广场启动,15名高中毕业生代表接过励学行李箱。这份礼物源于前期征集的“微心愿”,承载着乡亲们的殷切期望。学生代表邹荆亦菲手持话筒,郑重承诺:“我们会带着全体村民的祝福,走进大学,走向更好的未来。”诚挚的发言获得现场掌声一片。
活动现场,马粮坪村文艺服务队献上精彩节目,村民感慨:“过去一户办酒,全村吃席;如今一户成才,全村庆贺。”这种“不比排场比成才”的新风尚,让人情往来更显温情,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一份倡议,让“升学宴”变“经验谈”。7月10日,古夫镇丰邑社区把“我为学子送鼓励”活动办成了“学习经验交流会”。社区宣读了拒绝“升学宴”“谢师宴”倡议书,“一条短信、一张贺卡、一次家庭聚会,同样能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丰邑社区工作人员陈严发出倡议。
现场,社区工作者为4名高中毕业生代表送上了暖心升学礼包。同时,还邀请优秀毕业生登台分享学习心得。
一本账本,让“面子宴”变“文明分”。7月16日,峡口镇竹溪村“我为学子送鼓励”活动现场,20名中小学生向准大学生潘睿熙“取经”。她特意提到了家里的“积分账本”:“爸妈总说,咱家攒的文明积分能换米面油,更能换来好名声。”
活动现场,驻村工作队送上的“升学礼包”里,行李箱、被褥和笔记本上都贴着“文明积分兑换”的标签。潘睿熙的母亲笑着说:“孩子在台上讲经验,比在酒桌上敬酒有意义,这积分挣得值!”
据悉,峡口镇已连续3年用集体仪式替代宴席,已为100余户准大学生家庭节约资金超百万元。
三村联办,让“分散宴”变“集体贺”。7月25日,昭君镇大礼村、黄家堑村、陈家湾村“组团”举办“我为学子送鼓励”活动。38名中高考学子在大礼村广场集体领取升学礼包,准大学生王风云向昭君镇发出倡议:“拒绝攀比宴请,用奋斗回报家乡!”王风云的父亲感慨道:“这份礼包比升学宴更有意义!”
7月以来,兴山县“我为群众送恭贺”文明实践活动在各乡镇陆续开展。活动依托为婚嫁送恭贺、为寿诞送祝福、为学子送鼓励的“三为三送”工作法,通过文艺汇演、集中庆贺等形式,把“邻里相帮”的传统习俗嵌入移风易俗场景,用正向激励取代人情攀比。
截至目前,该县6个乡镇已先后开展专场活动,累计为近百名中高考学子送上行李箱、被褥、笔记本等集体升学礼,以简约仪式替代升学宴,成为当地深化移风易俗的生动样本。(三峡日报记者 万春风 通讯员 王晶晶 陈桂林)
发表时间:2025-07-31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期,备受期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正陆续送达高考学子手中,但往年盛行的“升学宴”却在兴山县悄然隐退。在这个高考季,一场以“我为群众送恭贺”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如清风拂过山乡,用集体庆贺取代了繁复的酒宴人情,让崇学尚俭的新风在香溪河畔蔚然成风。
一场仪式,让“人情宴”变“励学礼”。7月1日,兴山县“我为群众送恭贺”文明实践活动首站在水月寺镇马粮坪村文化广场启动,15名高中毕业生代表接过励学行李箱。这份礼物源于前期征集的“微心愿”,承载着乡亲们的殷切期望。学生代表邹荆亦菲手持话筒,郑重承诺:“我们会带着全体村民的祝福,走进大学,走向更好的未来。”诚挚的发言获得现场掌声一片。
活动现场,马粮坪村文艺服务队献上精彩节目,村民感慨:“过去一户办酒,全村吃席;如今一户成才,全村庆贺。”这种“不比排场比成才”的新风尚,让人情往来更显温情,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一份倡议,让“升学宴”变“经验谈”。7月10日,古夫镇丰邑社区把“我为学子送鼓励”活动办成了“学习经验交流会”。社区宣读了拒绝“升学宴”“谢师宴”倡议书,“一条短信、一张贺卡、一次家庭聚会,同样能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丰邑社区工作人员陈严发出倡议。
现场,社区工作者为4名高中毕业生代表送上了暖心升学礼包。同时,还邀请优秀毕业生登台分享学习心得。
一本账本,让“面子宴”变“文明分”。7月16日,峡口镇竹溪村“我为学子送鼓励”活动现场,20名中小学生向准大学生潘睿熙“取经”。她特意提到了家里的“积分账本”:“爸妈总说,咱家攒的文明积分能换米面油,更能换来好名声。”
活动现场,驻村工作队送上的“升学礼包”里,行李箱、被褥和笔记本上都贴着“文明积分兑换”的标签。潘睿熙的母亲笑着说:“孩子在台上讲经验,比在酒桌上敬酒有意义,这积分挣得值!”
据悉,峡口镇已连续3年用集体仪式替代宴席,已为100余户准大学生家庭节约资金超百万元。
三村联办,让“分散宴”变“集体贺”。7月25日,昭君镇大礼村、黄家堑村、陈家湾村“组团”举办“我为学子送鼓励”活动。38名中高考学子在大礼村广场集体领取升学礼包,准大学生王风云向昭君镇发出倡议:“拒绝攀比宴请,用奋斗回报家乡!”王风云的父亲感慨道:“这份礼包比升学宴更有意义!”
7月以来,兴山县“我为群众送恭贺”文明实践活动在各乡镇陆续开展。活动依托为婚嫁送恭贺、为寿诞送祝福、为学子送鼓励的“三为三送”工作法,通过文艺汇演、集中庆贺等形式,把“邻里相帮”的传统习俗嵌入移风易俗场景,用正向激励取代人情攀比。
截至目前,该县6个乡镇已先后开展专场活动,累计为近百名中高考学子送上行李箱、被褥、笔记本等集体升学礼,以简约仪式替代升学宴,成为当地深化移风易俗的生动样本。(三峡日报记者 万春风 通讯员 王晶晶 陈桂林)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