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街头,志愿者在斑马线旁引导行人有序过马路;便民疏导点里,摊贩们有条不紊地摆放蔬果;主干道上,崭新的公益广告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盛夏,行走在郧阳区大街小巷,只见街巷干净、摊点有序、市容靓丽,文明新风从细微处扑面而来。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始于郧阳区对城市治理难点的精准攻坚。过去随手丢弃的垃圾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布街角的红、绿、蓝、黑四色分类垃圾桶。在城关镇中岭社区,志愿者李大姐拿着宣传册,给居民讲解“菜叶归绿桶、塑料进蓝桶”等知识。
“以前扔垃圾闭着眼倒,现在分好类才踏实。”居民王师傅拎着分好的垃圾走来,“巷子里干干净净,连异味都没了,谁还好意思乱扔垃圾?”
前端引导走深走实,后端保障也跟得上。该区环卫部门将清运车换成分类转运专用车,早晚高峰加密清运频次,确保“分得清、运得走”。如今的郧阳区,“扔垃圾先分类”已成风尚。
在郧阳新天地小区便民疏导点,卖菜的张大妈麻利地给顾客称斤两。“以前在路边摆摊,城管来了就跑,菜叶子掉一地都顾不上捡。”她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说,“现在城管给我们建了疏导点,有遮阳棚、垃圾桶,在这里能踏踏实实做生意。”
这处由闲置空地改造而来的疏导点,是郧阳区“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的缩影——城管队员不再“追着劝”,而是帮摊贩“找地方”。目前,该区已在背街小巷规划23个便民点,让流动摊贩从“打游击”变成“守阵地”。
广告牌的“焕新记”更让市民惊喜。曾贴满“牛皮癣”的楼道墙面,如今换上了“文明郧阳”的主题彩绘;主次干道上的破损广告牌被统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融入郧阳山水元素的公益广告。“以前抬头看见破广告牌就心烦,现在走在路上像逛画廊。”晨练的刘大爷高兴地说。
从垃圾桶旁的耐心指导到疏导点里的烟火气,从墙面的“祛疤美颜”到街角的公益新风,郧阳区用“绣花功夫”绣出城市新模样。随着文明创建的持续深入,郧阳区正把这些细微改变,酿成浸润人心的文明新风。(十堰日报 记者 段吉雄 通讯员 孙银)
发表时间:2025-07-29 来源:湖北文明网
清晨的街头,志愿者在斑马线旁引导行人有序过马路;便民疏导点里,摊贩们有条不紊地摆放蔬果;主干道上,崭新的公益广告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盛夏,行走在郧阳区大街小巷,只见街巷干净、摊点有序、市容靓丽,文明新风从细微处扑面而来。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始于郧阳区对城市治理难点的精准攻坚。过去随手丢弃的垃圾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布街角的红、绿、蓝、黑四色分类垃圾桶。在城关镇中岭社区,志愿者李大姐拿着宣传册,给居民讲解“菜叶归绿桶、塑料进蓝桶”等知识。
“以前扔垃圾闭着眼倒,现在分好类才踏实。”居民王师傅拎着分好的垃圾走来,“巷子里干干净净,连异味都没了,谁还好意思乱扔垃圾?”
前端引导走深走实,后端保障也跟得上。该区环卫部门将清运车换成分类转运专用车,早晚高峰加密清运频次,确保“分得清、运得走”。如今的郧阳区,“扔垃圾先分类”已成风尚。
在郧阳新天地小区便民疏导点,卖菜的张大妈麻利地给顾客称斤两。“以前在路边摆摊,城管来了就跑,菜叶子掉一地都顾不上捡。”她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说,“现在城管给我们建了疏导点,有遮阳棚、垃圾桶,在这里能踏踏实实做生意。”
这处由闲置空地改造而来的疏导点,是郧阳区“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的缩影——城管队员不再“追着劝”,而是帮摊贩“找地方”。目前,该区已在背街小巷规划23个便民点,让流动摊贩从“打游击”变成“守阵地”。
广告牌的“焕新记”更让市民惊喜。曾贴满“牛皮癣”的楼道墙面,如今换上了“文明郧阳”的主题彩绘;主次干道上的破损广告牌被统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融入郧阳山水元素的公益广告。“以前抬头看见破广告牌就心烦,现在走在路上像逛画廊。”晨练的刘大爷高兴地说。
从垃圾桶旁的耐心指导到疏导点里的烟火气,从墙面的“祛疤美颜”到街角的公益新风,郧阳区用“绣花功夫”绣出城市新模样。随着文明创建的持续深入,郧阳区正把这些细微改变,酿成浸润人心的文明新风。(十堰日报 记者 段吉雄 通讯员 孙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