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一栋楼,就是一家人”——探访赤壁六米桥社区“抱团式”居家养老

A-   A+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11月12日,许连平(左二)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择菜,一边商量第二天去嘉鱼游玩的事情。(本栏图片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周姿 周蜜 摄)

“天气预报说,明天比今天温度还高些,我们多带点水吧!”

“我家里还有蛮好吃的橘子,明天带着一起吃啊!”

11月12日,赤壁市蒲纺片区六米桥社区123栋楼前,74岁的许连平和邻居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择菜,一边商量次日去嘉鱼游玩要带的东西。

规划行程、安排座位……今年72岁的李智超在123栋住了50多年,是这群人公认的“家长”,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一起出去玩,既不用儿女操心,又玩得开心自由!”说到每一次的旅行,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常住人口3847人的六米桥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536人,占比近40%,属于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里的123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独栋居民楼,住着的15户人家总共35人,全都是老人。

“祝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10月17日,123栋前的活动中心内,一场寿宴吃得热热闹闹。寿星是95岁的胡团员奶奶,前来祝寿吃席的是同一楼栋20位居民,满满当当坐了两桌。他们来自10多户不同家庭,都是儿女长年不在身边的老人,最小的也有66岁。

席间,胡奶奶70多岁的女儿举起手机,将热闹场面拍了下来,在朋友圈分享。远在深圳的外孙看到视频后,立马点赞表达感激之情:“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母亲和外婆的关照,有你们照顾,我们在外安心多了。”

“进了一栋楼,就是一家人。胡婆婆是我们整栋楼的‘妈妈’!”李智超说,这里曾经跟其他楼栋一样,居民之间来往不多,也时有纠纷。10多年前,周边新建商品楼,大部分居民搬走,这栋老楼里只剩他一户。近年来,不少老居民又纷纷搬回来居住。

老人为何重新回迁老楼?“这得益于亲如一家的邻里氛围。”李智超坦言,这还得从2019年那场寿宴说起。

那年7月,偶然得知胡天雨爹爹过生日,儿女却不在身边,他便发动熟识的三位邻居凑份子,买食材,上门祝寿庆生。胡爹爹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也跟着乐了一上午。

“都是老人,为啥不抱成团?”在原蒲纺集团机关工作的李智超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受他感染,林桃香、许连平两位婆婆先后加入进来,成为楼栋抱团养老的骨干成员。很快,其他住户也纷纷加入这个互助组织。

他们租用一楼的一套两居室,办起公共食堂和活动室,还在活动室外的空地上搭建起更宽敞的可拆卸活动棚,用于观影、唱歌、聚餐等。

“本着少花钱、办好事的原则,抱团养老产生的各种费用,按户平摊、共同承担。如遇有老人生病、无人照护,则轮流上门照顾,结伴前往医院慰问。”李智超说,经过5年探索,123栋建立了共商共议、互帮互助、费用平摊的机制。

2021年的一天,60多岁的杨花友夫妇半夜因洗澡煤气中毒,电话求救于76岁的赵会琴婆婆。赵婆婆与老伴拨打120急救电话,随救护车将杨花友夫妇送到医院,经抢救,二人脱离生命危险。

“这几年,我们自发组织,没请导游,先后到陆水湖、葛仙山、羊楼洞、三国古战场等地玩了一大圈。”许连平说。

邻里和谐了,心就更近了。在许连平的家里,有一大串钥匙。“整栋楼15户的钥匙我都有了,这是邻居们信任,放在我这儿,以备急用。”许连平说。

六米桥社区党委书记李华说,所在社区原属蒲纺,曾是全国500强大型企业,因20多年前的改制,大量中青年外出打工。如今,蒲纺片区辖3个社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4364人,占比约两成,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以居家为重点,以楼栋为轴心,以社区为依托,自发结成了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解决了在外儿女们的后顾之忧,更树立了正能量的社会风气。”社区老年协会副会长曾定军说。

赤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在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工作中,着力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地位。针对蒲纺片区六米桥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的“抱团式”居家养老新模式,将继续总结经验,向其他乡镇社区推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振求 夏中华 通讯员 童金健 吕志海

责任编辑:王炯

“进了一栋楼,就是一家人”——探访赤壁六米桥社区“抱团式”居家养老

发表时间:2024-11-15 来源:湖北文明网

11月12日,许连平(左二)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择菜,一边商量第二天去嘉鱼游玩的事情。(本栏图片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周姿 周蜜 摄)

“天气预报说,明天比今天温度还高些,我们多带点水吧!”

“我家里还有蛮好吃的橘子,明天带着一起吃啊!”

11月12日,赤壁市蒲纺片区六米桥社区123栋楼前,74岁的许连平和邻居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择菜,一边商量次日去嘉鱼游玩要带的东西。

规划行程、安排座位……今年72岁的李智超在123栋住了50多年,是这群人公认的“家长”,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一起出去玩,既不用儿女操心,又玩得开心自由!”说到每一次的旅行,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常住人口3847人的六米桥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536人,占比近40%,属于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里的123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独栋居民楼,住着的15户人家总共35人,全都是老人。

“祝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10月17日,123栋前的活动中心内,一场寿宴吃得热热闹闹。寿星是95岁的胡团员奶奶,前来祝寿吃席的是同一楼栋20位居民,满满当当坐了两桌。他们来自10多户不同家庭,都是儿女长年不在身边的老人,最小的也有66岁。

席间,胡奶奶70多岁的女儿举起手机,将热闹场面拍了下来,在朋友圈分享。远在深圳的外孙看到视频后,立马点赞表达感激之情:“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母亲和外婆的关照,有你们照顾,我们在外安心多了。”

“进了一栋楼,就是一家人。胡婆婆是我们整栋楼的‘妈妈’!”李智超说,这里曾经跟其他楼栋一样,居民之间来往不多,也时有纠纷。10多年前,周边新建商品楼,大部分居民搬走,这栋老楼里只剩他一户。近年来,不少老居民又纷纷搬回来居住。

老人为何重新回迁老楼?“这得益于亲如一家的邻里氛围。”李智超坦言,这还得从2019年那场寿宴说起。

那年7月,偶然得知胡天雨爹爹过生日,儿女却不在身边,他便发动熟识的三位邻居凑份子,买食材,上门祝寿庆生。胡爹爹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也跟着乐了一上午。

“都是老人,为啥不抱成团?”在原蒲纺集团机关工作的李智超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受他感染,林桃香、许连平两位婆婆先后加入进来,成为楼栋抱团养老的骨干成员。很快,其他住户也纷纷加入这个互助组织。

他们租用一楼的一套两居室,办起公共食堂和活动室,还在活动室外的空地上搭建起更宽敞的可拆卸活动棚,用于观影、唱歌、聚餐等。

“本着少花钱、办好事的原则,抱团养老产生的各种费用,按户平摊、共同承担。如遇有老人生病、无人照护,则轮流上门照顾,结伴前往医院慰问。”李智超说,经过5年探索,123栋建立了共商共议、互帮互助、费用平摊的机制。

2021年的一天,60多岁的杨花友夫妇半夜因洗澡煤气中毒,电话求救于76岁的赵会琴婆婆。赵婆婆与老伴拨打120急救电话,随救护车将杨花友夫妇送到医院,经抢救,二人脱离生命危险。

“这几年,我们自发组织,没请导游,先后到陆水湖、葛仙山、羊楼洞、三国古战场等地玩了一大圈。”许连平说。

邻里和谐了,心就更近了。在许连平的家里,有一大串钥匙。“整栋楼15户的钥匙我都有了,这是邻居们信任,放在我这儿,以备急用。”许连平说。

六米桥社区党委书记李华说,所在社区原属蒲纺,曾是全国500强大型企业,因20多年前的改制,大量中青年外出打工。如今,蒲纺片区辖3个社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4364人,占比约两成,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以居家为重点,以楼栋为轴心,以社区为依托,自发结成了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解决了在外儿女们的后顾之忧,更树立了正能量的社会风气。”社区老年协会副会长曾定军说。

赤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在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工作中,着力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地位。针对蒲纺片区六米桥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的“抱团式”居家养老新模式,将继续总结经验,向其他乡镇社区推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振求 夏中华 通讯员 童金健 吕志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