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简牍,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铭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湖北云梦出土的秦汉简牍,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总书记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书记十分关心简牍保护研究工作,问得很细致。”在云梦县博物馆为习近平总书记作讲解的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还沉浸在激动中。
展柜里,一枚枚竹简细细长长,每枚长度约25厘米、宽度不到1厘米、厚度1至2毫米。经由文物保护工作者细心呵护,简文跨越千年仍字迹清晰。走近细看,文字长短粗细参差错落,提按顿挫纤毫毕现;字形结体紧凑,线条平直。这是我国最早的隶书,还留有篆书余韵。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夏月,毋敢夜草为灰”,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中,《秦律十八种·田律》这项规定,引人驻足。
“《田律》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环保法令。其中规定,二月不得伐林木、堵水道,体现出‘顺时施政’的智慧。”王先福介绍。
秦法律令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锁钥。上世纪70年代前,人们对秦代律法几乎一无所知。1975年底,云梦睡虎地12座战国末期至秦代墓葬的发掘,使沉睡了两千多年的1000多片秦代简牍面世,震惊世界。
经考证,11号墓墓主名为“喜”,作为秦国基层官吏,他一笔一画、年复一年,把秦国颁布的法律条文记录于竹简。“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代简牍,记录着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备的法典,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被誉为秦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王先福说。
简牍里不仅有国家大事、律法制度,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展陈中有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这是由正在秦楚交战前线的士兵“黑夫”和“惊”兄弟俩,用木牍写给大哥“衷”的书信。两千年前的故土情深、孝悌之义,跃然眼前。
移步前行,出土于云梦郑家湖墓地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竖立在玻璃保护罩中。这个34厘米长的觚,由一截圆木竖着剖开而成,上书约700字,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长文觚。觚上所写,是战国后期一位名叫“筡”的纵横家游说秦王停战止戈的生动场景。
一旁的展板上,可见以现代汉字转写的觚上全文及其白话译文,引人驻足。从秦隶到简体字,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一代代学者“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将生僻晦涩的古文字还原成鲜活生动的历史,鉴古照今。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家亮备受鼓舞、更觉责任重大:“湖北地区简牍文物资源丰富,作为战国秦汉简牍研究者,我们将继续高质量整理出土简牍文献,供广大公众阅读和使用,让千年历史文脉永续传承。”
统筹:胡果
审稿:王斌来 杜尚泽 禹伟良
文字:田豆豆 强郁文
视频:央视新闻 人民网 王郭骥
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燕雁 人民日报记者 强郁文
发表时间:2024-11-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简牍,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铭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湖北云梦出土的秦汉简牍,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总书记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书记十分关心简牍保护研究工作,问得很细致。”在云梦县博物馆为习近平总书记作讲解的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还沉浸在激动中。
展柜里,一枚枚竹简细细长长,每枚长度约25厘米、宽度不到1厘米、厚度1至2毫米。经由文物保护工作者细心呵护,简文跨越千年仍字迹清晰。走近细看,文字长短粗细参差错落,提按顿挫纤毫毕现;字形结体紧凑,线条平直。这是我国最早的隶书,还留有篆书余韵。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夏月,毋敢夜草为灰”,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中,《秦律十八种·田律》这项规定,引人驻足。
“《田律》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环保法令。其中规定,二月不得伐林木、堵水道,体现出‘顺时施政’的智慧。”王先福介绍。
秦法律令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锁钥。上世纪70年代前,人们对秦代律法几乎一无所知。1975年底,云梦睡虎地12座战国末期至秦代墓葬的发掘,使沉睡了两千多年的1000多片秦代简牍面世,震惊世界。
经考证,11号墓墓主名为“喜”,作为秦国基层官吏,他一笔一画、年复一年,把秦国颁布的法律条文记录于竹简。“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代简牍,记录着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备的法典,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被誉为秦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王先福说。
简牍里不仅有国家大事、律法制度,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展陈中有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这是由正在秦楚交战前线的士兵“黑夫”和“惊”兄弟俩,用木牍写给大哥“衷”的书信。两千年前的故土情深、孝悌之义,跃然眼前。
移步前行,出土于云梦郑家湖墓地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竖立在玻璃保护罩中。这个34厘米长的觚,由一截圆木竖着剖开而成,上书约700字,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长文觚。觚上所写,是战国后期一位名叫“筡”的纵横家游说秦王停战止戈的生动场景。
一旁的展板上,可见以现代汉字转写的觚上全文及其白话译文,引人驻足。从秦隶到简体字,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一代代学者“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将生僻晦涩的古文字还原成鲜活生动的历史,鉴古照今。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家亮备受鼓舞、更觉责任重大:“湖北地区简牍文物资源丰富,作为战国秦汉简牍研究者,我们将继续高质量整理出土简牍文献,供广大公众阅读和使用,让千年历史文脉永续传承。”
统筹:胡果
审稿:王斌来 杜尚泽 禹伟良
文字:田豆豆 强郁文
视频:央视新闻 人民网 王郭骥
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燕雁 人民日报记者 强郁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