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推荐公示

A-   A+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2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现将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公示期3天。对候选人的意见,请于2021年9月30日前通过电话、邮寄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反映。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省委大院5号楼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邮编:430071;

  电话:027-87238963;

  电子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2021年9月28日

 

 

候选人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共8人)

  王胜勇事迹简介

  王胜勇,男,1975年生,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特殊岗位上的普通职工。2021年荣获 “荆楚楷模”荣誉称号。

  18年来,他一心扑在防艾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换来患者的信任,成为艾滋病人的朋友、知己、亲人、救命恩人。

  做最好的倾听者

  艾滋病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无法向亲人和朋友倾诉,王胜勇深知艾滋病人的苦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他们人间大爱。

  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分,王胜勇那狭小的办公室就会亮起灯,等待需要倾诉的人。因为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他便把手机号码给了所有的病人,并保证一天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患者的来电;因为对疾病的害怕,患者往往在夜深人静时睡不着,作为患者唯一可倾诉交流的朋友,他无数次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吵醒。每次,他都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开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担忧与恐惧,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人的担忧、亲友的指责,王胜勇也承受着心理的压力。但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他坚守在“艾”防战线已经长达18年。

  做坚定的支持者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外地返乡“过年”的艾滋病病人因为交通管制面临断药的风险。面对他们的焦虑与无助,尤其是好多病人没有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告诉家人,一旦隐私泄露,必将导致家庭矛盾。

  王胜勇及时联合济南时空的李辉老师、北京健康管理中心的肖东老师联名给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写信的同时,主动在微信朋友圈、QQ朋友圈发布消息,并亲自驾驶小电动车,不顾个人安危,翻越各种障碍,经历了各种困难,在第一时间将“救命药”送到艾滋病人手中。

  2016年10月,其辖区内有一个两岁半的女童感染艾滋病,其父母也是艾滋病患者。王胜勇为他们全家选择了最佳治疗方案,多次前往医院探视病情,并在生活与经济上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有一天,女童的妈妈对王胜勇说:“我死了没关系,我的孩子怎么办,她的人生才刚刚起步。”面对泪流满面的母亲,王胜勇毫不犹豫地承诺,“你放心,孩子的成长我来守护。”从那一天起,他就承担了女童的部分生活费及学费。

  坚持十多年做义工

  2005年,王胜勇加入义工组织,他的义工编号为A602,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记得自己加入义工的初衷。这么多年,他自己认为自己做得最有意义的,并且一直在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成为了一名义工。

  王胜勇是孝感市义工联合会“小敏希望”助学项目组的骨干,是孝南区益邦社工服务中心核心成员,也是孝感市弘毅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之一。他给予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无私的关怀与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就学、就业、就医及生活当中的各种困难,守护一个个“艾滋女童”成长,先后筹措资金一百多万元帮助35名孩子圆了大学梦。

  他常说,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的是快乐。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助人自助”这个行列,让更多的人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个社会才会幸福和谐。

  甘云山事迹简介

  甘云山,男,1972生,中共党员,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教师。荣获“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湖北最美一线职工”“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在武汉市第一聋校,有一位特殊的美术老师,他叫甘云山。与一般老师不同,他是一名聋哑人,他用无声的语言, 将200余名聋哑学生送进大学,帮这些残疾孩子树立起山一样的坚定信念:自己不放弃,谁也抛弃不了你。

  甘云山今年49岁,其中的40年,都在武汉第一聋哑学校度过。在一聋校读书期间,他是学校公认的好学生,特别擅长书画篆刻,高中毕业考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工艺美术。1992年毕业后,他回母校任教。让老师们印象最深的,是甘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校制作各类宣传画。

  2013年,全国首届聋校艺术教育研讨会在一聋校召开,为增加校园的艺术气息,甘云山在学校围墙上画了许多鼓励性的宣传作品。2014年,甘云山主动担负起宿舍壁画的重任,连续放弃了多个休息日,完成了四层楼壁画的绘画任务。一聋校在一职校过度期间,甘云山看见校园内车辆任意摆放,掏钱买来油漆,利用休息时间用灰、黄两色标出警戒线,画出规范而又可爱的停车位。此外,学校里的“小心台阶”、“注意安全”、“节约用水”等富有创意的标识都是出自他手。他对学校满怀深情,他想把这份爱不断的传递。

  甘老师带着3个班的美术课,两个晚自习,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甘老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高,课堂上他是严师,生活中他却是暖男。

  每一届的学生,都喊他“甘爸爸”,甘老师在家里专门腾出了一间房,把学生轮流接到家里义务辅导。

  有一名卢同学,在高中期间经常逃学到外面上网。卢妈妈从外地来武汉陪读,在学校附近擦皮鞋。甘云山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和卢妈妈联系,告诉她孩子还是要“救”。甘老师把他接到家里无偿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晚上也让他住在家里。夜里还常常给他冲牛奶、熬银耳汤补身体,就这样持续了小半年的时间。

  后来,卢同学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最终分数达到了在特校中享有“清华”“北大”之称的天津理工大学和长春大学两所重点大学的录取线。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甘老师的家就是学生的避风港和温暖的家。

  甘老师仿佛天生就是干特教事业的,他对这个职业的爱不带任何杂质,不计任何得失,有的是对师生满满的爱与责任,这种敬业精神引领着更多的师生朝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不断奋进。

  李传平事迹简介

  李传平,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1年,在家乡的召唤下,李传平放弃在武汉经营的企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官。在他带领下,曹店村仅用5年时间,完成由落后村到枝江市明星村的华丽蝶变,成为全国文明村、湖北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他本人先后荣获“荆楚楷模”“湖北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带头清淤赢得村民信任

  2011年9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李传平高票当选为董市镇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在村民印象中,那时的李传平,白发并不多。

  上任伊始,他便面临诸多难题:村级集体经济负债200多万元、基础设施落后、缺少特色产业、干群关系不融洽、小矛盾累积变成大矛盾……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李传平与村“两委”一班人,遍访全村400余户人家,广泛收集村庄发展建议,按轻重缓急排序。

  全村有3800多亩耕地,但用于农田灌溉的主沟渠长期无人管理,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影响灌溉效果。李传平决定首先从清淤这第一件实事办起。

  为节约开支,2012年,他带领5名村干部,冒着酷暑,自己动手为主沟渠清淤。

  起初是干部干、村民看,很快,村民被带动起来,纷纷拿起铁锹、锄头参与到清淤队伍中来。

  在挥汗如雨的共同劳动中,干群关系也开始迈向和谐。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李传平带领村民们恢复小型泵站6个,整治当家堰9口,硬化沟渠2000多米,修建垃圾池15个,村内绿化苗木1500多株,坡地绿化70亩,村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优化。

  带领村庄驶上发展快车道

  要致富,先修路。

  为筹措资金硬化村里的4条主干道,李传平带着村干部一家家走访做工作,动员村民自愿筹资4万元,又积极争取到项目资金70多万元,凑够了修路钱。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参与,奋战3个月,共硬化村组公路6公里,所辖4个组主干道四通八达。

  随后,李传平一鼓作气又先后争取项目资金、村级自筹资金400多万元,硬化村庄道路22.7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此间,新修的318国道穿村而过,从曹店村到枝江市区开车时间大幅缩短,村庄从此驶上发展快车道!

  攒人气,聚财气。

  2015年,李传平引回村中能人,成立花卉苗木合作社,在318国道旁流转400多亩土地发展月季园旅游项目。

  负债村5年变成“明星村”

  李传平明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

  曹店产白瓜,不过当时却是“万国货”,白瓜品种杂、品相差、卖价低。

  为把白瓜产业做大做强,村委会从种子引进、生产管理、科技指导到白瓜销售,层层把关,跟踪服务,硬是将“曹店白瓜”打造成了村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

  积极引导年轻人创新创业。90后青年李杰成立曹店村青年电商创业中心,全年线上销售农产品达5000多万元,带动周边百余户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如今,村里从事电商、微商等新业态的人越来越多,2020年,曹店村入选“中国淘宝村”。负债村变身当地“明星村”。

  2015年,曹店村筹资80万元完成1500平方米活动广场及2800平方米绿化广场建设。

  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集便民服务、村医疗卫生室、村邻里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一体,配套合理,服务功能完善,为村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刘本云事迹简介

  刘本云,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恩施市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恩施市“两违”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是抢险救灾的急先锋,2020年7月,刘本云把肩膀当梯子,让群众踩在他肩膀上,逐一转移被困群众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媒体集中报道。荣获 “荆楚楷模·最美退役军人”“湖北好人”等。

  抢险救灾的“急先锋”

  在2020年防汛工作中,刘本云担任恩施市“两违”清理办防汛应急救援分队队长。7月17日,灾情发生后,刘本云带领应急救援分队迅速赶赴现场,驾驶橡皮艇参与救援。在胜利街一带,水面涨到沿街商铺的二楼,不少群众被困在楼上。危急关头,刘本云把肩膀当梯子,让群众踩在他肩膀上,逐一将被困群众扶上橡皮艇。

  救援过程中,因电线缠绕螺旋桨,橡皮艇猛然回转,艇身撞破附近住户的窗户玻璃,回旋水流致橡皮艇冲入树丛,刘本云差点跌入水中。

  在10多个小时的救援中,刘本云和同事驾驶橡皮艇来回搜救50多次,安全转移被困群众近200人。18日凌晨,恩施主城区积水消退。此时,刘本云才发现自己身上被玻璃、瓦片、铁皮、钉子等尖锐物划了10余处口子,伤痕累累,左肩因被多人踩踏变成了青紫色,但他不顾伤痛,组织车辆和救援人员上街清淤清障。

  7月23日,刘本云又带领应急救援队队员奔赴恩施市沙子坝滑坡现场,给滑坡体覆盖油布、修排水沟、抬水管、修建安置房,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精准扶贫的“领头雁”

  对待精准扶贫工作,刘本云常对驻村队员说:“要用心用情,像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竭尽全力地去帮扶。”他个人反复走访入户,在结对帮扶的3个村,因人因户制定帮扶措施,树立帮扶榜样。

  在他的带领下,恩施市“两违”清理办的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驻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张斌事迹简介

  张斌,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荆门市司法局干部。

  “把爱心献给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湖北省荆门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科科长张斌,从事司法工作30余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将青春奉献给司法工作,先后荣获 “第二届荆门市道德模范”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选择了法律服务工作,就是选择了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1986年,退役后的张斌到市司法局上班,他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自学,坚持业余充电,这也让他从“外行人”成功转为“行家里手”。

  普法宣传工作、公证律师管理工作、机关总支工作、司法考试工作、法律援助工作、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岗位在变,学习是不变的法宝。期间,张斌自学取得法律大专文凭,后来获得本科文凭,并通过国家统一律师资格考试、拿到律师资格证书。

  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经国务院通过并公布实施,张斌由其他岗位调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法律援助工作事多、麻烦,即便是常规的交通事故案件,处理起来也是各有差异,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学习、学习、再学习。法律援助工作兼具行政管理职能和法律实务,张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积累各方面的政治和法律知识,树立服务弱势困难群众的大局意识。同时,他还涉猎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针对来访群众的不同心理特征,结合工作经验增强说服力,着力打开心结、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2019年,机构改革,再次调岗的张斌开始从事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已经是50多岁的人,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这一次,张斌又拿起了《行政复议法》,自我精进。

  “对群众的爱心、对解决问题的耐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事业的奉献。”

  “法律援助,就是与困难弱势群体打交道的工作。”30多年的一线工作中,在法律援助岗位上就工作了15年。对此,张斌有着深深的感触,总结起来就是“三心一奉献”,即对群众的爱心、对解决问题的耐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事业的奉献。

  对待群众爱心多一点,解决问题耐心多一点,牢记工作职责,时刻以责任心自律,这是张斌对自己为困难弱势群体服务的基本要求。

  “有时候一句充满爱心、恰到好处的话,会让当事人心头一热,甚至主动让步争取息诉言和。”工作中,张斌会抓住每一个能与当事人交流的机会,设身处地、角色互换,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与困难弱势群众沟通、交流。

  2012年夏,83岁的另奶奶因身体多病、无人照料,想到福利院生活,但有一个养子的她并不符合福利院入住条件。多年来,养子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另奶奶处于无人照顾的现状。

  接到另奶奶的求助电话后,正因痛风在接受治疗的张斌忍着疼痛,一方面到民政部门了解入住条件,一方面帮另奶奶寻找其养子。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另奶奶养子的下落,并通过诉讼帮其解除了与养子的收养关系。最终,另奶奶顺利入住福利院,她颤颤巍巍地拉着张斌的手,热泪盈眶,反复地念叨:“小张,你就是我的亲人!”

  沈宝栋事迹简介

  沈宝栋,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广水市分公司投递员。

  33年来,他的邮路行程达48万公里,可绕地球12圈,累计准确投递各类报刊邮件2800万余件,为用户代寄挂号、平信、缴电话费3万余次,从未出过差错,实现了33年“零”投诉记录,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邮路上勤劳的“孺子牛”。他查找并投递3000余件疑难死信,让10多位离散的游子找到亲人,3次跳入水中抢救落水儿童,2次冲入火海扑灭山火。他先后荣获荆楚楷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邮政系统百优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近日,烈日炎炎。广水市邮政分公司应山投递员沈宝栋将深绿色的投递车停稳后,抱着厚厚一摞码放整齐的党报党刊和信件走进广水市委、市政府大院。“不同部门的报纸我都分别作了标注,投递报刊33年,从未出错。”沈宝栋自豪地说。

  1988年,沈宝栋成为广水市李店乡邮电支局的一名乡邮员,每天骑行10多个小时,翻3座山,蹚2条河往返奔波120多里路为乡亲们送信、送报。

  1994年,沈宝栋被调到广水城区投递班担负市投五段的投递工作。这条段道包括9条街道和广水市委、市政府数十家机关单位,每天投递的《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党报党刊及各类报纸多达数百种,重100多斤,沈宝栋风雨无阻,总是按时送达,从未出过纰漏。

  “一封信、一颗心,封封信儿重千斤。”工作中,沈宝栋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规矩:决不错投一份报刊,决不轻易退转一封信件。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3000多封“死信”在他手中复活。

  2019年2月,一封来自山东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收信人为姚远道烈士的挂号信,几经辗转来到沈宝栋手中。时隔72年,收信地址“湖北省应山县五区二合庄”随行政区划调整早已更名,收信人个人信息亦无法在户籍系统中查询。“姚远道是烈士,无论如何我要帮他找到家!”抱着这样的念头,沈宝栋再次踏上熟悉又陌生的“死信复活路”。

  查阅史料、实地考证、走访群众、查找族谱……历时36天、行程近3000公里、走访超过200人,让沈宝栋日夜惦念的信件终于送到武胜关镇官屋村姚远道烈士的侄子姚亮喜手中。

  “既然当了邮递员,人家写了地址,不管有多困难,就一定要把信送到!”33年来,“神医信使”沈宝栋的行程已达50万公里,累计准确投递各类报刊邮件3000万余件,为用户代寄挂号、平信、包裹等3万余人次,至今保持着“零”投诉记录。

  董琳事迹简介

  董琳,男,1977年生,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职工,2013年加入蓝天救援队,担任湖北省黄石队队长。

  他自费20余万元,带队参与“东方之星”沉船打捞、尼泊尔地震救援、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等国内外救援活动200余次,出勤时间近4000小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领100余名队员三线作战,圆满完成在黄石、武汉和湖北的抗疫任务。去年防汛期间,他带队驰援洪湖救急。今年河南暴雨,他又率队冲进灾区一线展开救援。他的团队获评“蓝天救援全国优秀团队”、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等荣誉。本人荣获“黄石楷模(好人)”等荣誉称号。

  董琳是一名普通职工,业余时间担任民间公益救援组织黄石蓝天救援队队长。黄石蓝天救援队自建立以来一直由队员们个人出资维持,长期免费出勤救援,并在黄石及周边开展灾害救援以及校企安全教育培训宣讲等各项活动。

  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董琳与队友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由于交通堵塞,他们在泥泞中行进了几个小时才安全到达指挥部,随后马上顶着烈日搬运物资。第二天,他们被安排进入塌方山区进行搜救排查,山区地处偏远,山路都被淹没,环境非常险恶,到一处山崖无路可走时,为防止引起二次塌方,他率先利用绳索技术紧急下降,周围不时有石块、树枝、杂物从崖边滚下,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完成救援指令。

  在2015年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救援活动的第一天,江上风高浪急,救援冲锋小艇随波起伏,董琳作为第一批先锋队员,踩着烂泥、扛着装备,冒着随时翻艇的危险顺江搜救到天黑。第二天,因为后勤没有跟上,他和队员们饥肠辘辘沿江徒步巡逻到下游十公里。第三天,冲锋艇因为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发生了故障,他们一边忍受高温天气、蚊虫叮咬的折磨,一边人力控制小艇自救。第四天,他带着一身的雨水汗水去开挖导索糟,导引牵住江面上的拦阻索。第五天,他过敏满身红点,依旧咬牙坚守在岸边负责嘹望警戒……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董琳从年三十开始协助黄石转运接受各类抗疫物资,还只身赴襄阳、仙桃等地募集紧缺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抗疫物资。董琳作为中华慈善总会救援物资联合仓库主管,在武汉黄陂志愿服务42天。董琳带领蓝天救援队从2月27日开始在黄石开展义务消杀近500处场所,总消杀面积超过1亿平米,受益人数上百万。

  熊高华事迹简介

  熊高华,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现为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税务局均州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

  作为一名入党20年的老党员,在突遇女童落水的危急关头,不顾身患重疾的身体,纵身跳入水中,竭尽全力成功救助一名落水女童,事后悄然离去。近年来,熊高华先后荣获 “十堰好人”“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帮我找个人,他救了我孙女的命”

  “你好,我想请你帮我找个人,听说是你们税务局的。他救了我孙女的命,但我只知道他50多岁,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少。”2020年9月7日一大早,丹江口市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朱延明的办公室走进来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

  朱延明详细询问得知,该男子姓郑,他要寻找的人,是20多天前在丹江口水库下游的汉江里救过他孙女的恩人。原来,事发后,老郑一家一直在寻找这位恩人的下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打听到救人男子可能是丹江口市税务系统的员工,于是找了过来。

  根据老郑的描述,丹江口市税务局党建工作股迅速拟定了一则寻人消息发布在系统工作群里,号召全系统提供线索。当天中午就有知情人提供了线索。后经反复核实,锁定救人者是丹江口市税务局均州分局的熊高华。

  “你不仅救了孩子,也救了我们一家”

  得知救命恩人找到了,老郑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终于找到了,请你一定要让我跟救命恩人见一面,我们全家要当面向他表示感谢。”老郑向朱延明恳求道。

  “你不仅救了我女儿的命,也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啊,要是孩子被水冲走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郭女士一边给熊高华鞠躬致谢,一边感动得哭出了声。情绪平复后的郭女士讲述了事发时的情况。

  8月12日20时许,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很多住在丹江口市城区的市民到大坝下游的汉江河道旁观看泄洪的壮观场面。郭女士也带着两个女儿在江边散步纳凉,8岁的大女儿妞妞(化名)玩耍时鞋里进了沙子,便跑到水边去洗脚。不料,江水形成的一个急浪打向妞妞,瞬间将其卷走。“有人被水卷走了,快来救人啊!”人群中传出急促的呼救声,附近不少人围了过来。带着儿子在附近散步的熊高华听到喊声,立即跑过来查看情况。这时,妞妞已被江水冲出几米远,在急流中若隐若现。由于水流急,加上光线昏暗,人群中没人敢贸然下水。

  57岁的熊高华没有犹豫,穿着鞋子衣服就跳入水中,奋力向妞妞游去。急流中,熊高华艰难地游到妞妞身边,一把将其抱进怀里,随后凭借扎实的游泳技巧,向岸边游。水急浪猛,熊高华几次被江水带着往下游漂去,幸运的是他最终成功带着妞妞上了岸。

  “等我回过神来,他已消失在人群中”

  眼见大女儿被水冲走,郭女士吓懵了,直到孩子被救起送到她身边,她还没回过神来。 “只记得他当时跟我说了句‘看好孩子’,我当时只顾查看孩子的情况,别的啥都记不得了。”郭女士说,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救人者已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不及问一下救命恩人的姓名,郭女士只记得对方50多岁,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疏。

  由于妞妞落水时间短,加上救援及时,被救上岸后除了受到一点惊吓并无大碍。回到家中,郭女士将孩子落水获救的事告诉了家人。于是,一家人便开始了大海捞针式的寻找。在苦苦寻找26天后,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熊高华。

  说起熊高华平时的为人,单位的同事纷纷称赞。 “我和高华共事30多年,他一直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2018年5月,他罹患高危险度空肠间质瘤,做了个大手术,切除了肠道近3斤重间质瘤,手术后常年吃药,目前正在恢复期,身体非常虚弱,这次危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孩子,他说这个是本能,可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那一瞬间本能的背后却是舍生忘死的勇气和一个党员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信念,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朱延明在听完事情经过后感慨地说道。

责任编辑:李克伟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推荐公示

发表时间:2021-09-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现将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湖北候选人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公示期3天。对候选人的意见,请于2021年9月30日前通过电话、邮寄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反映。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省委大院5号楼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邮编:430071;

  电话:027-87238963;

  电子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综合处

  2021年9月28日

 

 

候选人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共8人)

  王胜勇事迹简介

  王胜勇,男,1975年生,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特殊岗位上的普通职工。2021年荣获 “荆楚楷模”荣誉称号。

  18年来,他一心扑在防艾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换来患者的信任,成为艾滋病人的朋友、知己、亲人、救命恩人。

  做最好的倾听者

  艾滋病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无法向亲人和朋友倾诉,王胜勇深知艾滋病人的苦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他们人间大爱。

  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分,王胜勇那狭小的办公室就会亮起灯,等待需要倾诉的人。因为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他便把手机号码给了所有的病人,并保证一天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患者的来电;因为对疾病的害怕,患者往往在夜深人静时睡不着,作为患者唯一可倾诉交流的朋友,他无数次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吵醒。每次,他都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开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担忧与恐惧,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人的担忧、亲友的指责,王胜勇也承受着心理的压力。但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他坚守在“艾”防战线已经长达18年。

  做坚定的支持者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外地返乡“过年”的艾滋病病人因为交通管制面临断药的风险。面对他们的焦虑与无助,尤其是好多病人没有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告诉家人,一旦隐私泄露,必将导致家庭矛盾。

  王胜勇及时联合济南时空的李辉老师、北京健康管理中心的肖东老师联名给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写信的同时,主动在微信朋友圈、QQ朋友圈发布消息,并亲自驾驶小电动车,不顾个人安危,翻越各种障碍,经历了各种困难,在第一时间将“救命药”送到艾滋病人手中。

  2016年10月,其辖区内有一个两岁半的女童感染艾滋病,其父母也是艾滋病患者。王胜勇为他们全家选择了最佳治疗方案,多次前往医院探视病情,并在生活与经济上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有一天,女童的妈妈对王胜勇说:“我死了没关系,我的孩子怎么办,她的人生才刚刚起步。”面对泪流满面的母亲,王胜勇毫不犹豫地承诺,“你放心,孩子的成长我来守护。”从那一天起,他就承担了女童的部分生活费及学费。

  坚持十多年做义工

  2005年,王胜勇加入义工组织,他的义工编号为A602,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记得自己加入义工的初衷。这么多年,他自己认为自己做得最有意义的,并且一直在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成为了一名义工。

  王胜勇是孝感市义工联合会“小敏希望”助学项目组的骨干,是孝南区益邦社工服务中心核心成员,也是孝感市弘毅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之一。他给予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无私的关怀与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就学、就业、就医及生活当中的各种困难,守护一个个“艾滋女童”成长,先后筹措资金一百多万元帮助35名孩子圆了大学梦。

  他常说,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的是快乐。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助人自助”这个行列,让更多的人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个社会才会幸福和谐。

  甘云山事迹简介

  甘云山,男,1972生,中共党员,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教师。荣获“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湖北最美一线职工”“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在武汉市第一聋校,有一位特殊的美术老师,他叫甘云山。与一般老师不同,他是一名聋哑人,他用无声的语言, 将200余名聋哑学生送进大学,帮这些残疾孩子树立起山一样的坚定信念:自己不放弃,谁也抛弃不了你。

  甘云山今年49岁,其中的40年,都在武汉第一聋哑学校度过。在一聋校读书期间,他是学校公认的好学生,特别擅长书画篆刻,高中毕业考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工艺美术。1992年毕业后,他回母校任教。让老师们印象最深的,是甘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校制作各类宣传画。

  2013年,全国首届聋校艺术教育研讨会在一聋校召开,为增加校园的艺术气息,甘云山在学校围墙上画了许多鼓励性的宣传作品。2014年,甘云山主动担负起宿舍壁画的重任,连续放弃了多个休息日,完成了四层楼壁画的绘画任务。一聋校在一职校过度期间,甘云山看见校园内车辆任意摆放,掏钱买来油漆,利用休息时间用灰、黄两色标出警戒线,画出规范而又可爱的停车位。此外,学校里的“小心台阶”、“注意安全”、“节约用水”等富有创意的标识都是出自他手。他对学校满怀深情,他想把这份爱不断的传递。

  甘老师带着3个班的美术课,两个晚自习,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甘老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高,课堂上他是严师,生活中他却是暖男。

  每一届的学生,都喊他“甘爸爸”,甘老师在家里专门腾出了一间房,把学生轮流接到家里义务辅导。

  有一名卢同学,在高中期间经常逃学到外面上网。卢妈妈从外地来武汉陪读,在学校附近擦皮鞋。甘云山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和卢妈妈联系,告诉她孩子还是要“救”。甘老师把他接到家里无偿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晚上也让他住在家里。夜里还常常给他冲牛奶、熬银耳汤补身体,就这样持续了小半年的时间。

  后来,卢同学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最终分数达到了在特校中享有“清华”“北大”之称的天津理工大学和长春大学两所重点大学的录取线。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甘老师的家就是学生的避风港和温暖的家。

  甘老师仿佛天生就是干特教事业的,他对这个职业的爱不带任何杂质,不计任何得失,有的是对师生满满的爱与责任,这种敬业精神引领着更多的师生朝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不断奋进。

  李传平事迹简介

  李传平,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1年,在家乡的召唤下,李传平放弃在武汉经营的企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官。在他带领下,曹店村仅用5年时间,完成由落后村到枝江市明星村的华丽蝶变,成为全国文明村、湖北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他本人先后荣获“荆楚楷模”“湖北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带头清淤赢得村民信任

  2011年9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李传平高票当选为董市镇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在村民印象中,那时的李传平,白发并不多。

  上任伊始,他便面临诸多难题:村级集体经济负债200多万元、基础设施落后、缺少特色产业、干群关系不融洽、小矛盾累积变成大矛盾……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李传平与村“两委”一班人,遍访全村400余户人家,广泛收集村庄发展建议,按轻重缓急排序。

  全村有3800多亩耕地,但用于农田灌溉的主沟渠长期无人管理,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影响灌溉效果。李传平决定首先从清淤这第一件实事办起。

  为节约开支,2012年,他带领5名村干部,冒着酷暑,自己动手为主沟渠清淤。

  起初是干部干、村民看,很快,村民被带动起来,纷纷拿起铁锹、锄头参与到清淤队伍中来。

  在挥汗如雨的共同劳动中,干群关系也开始迈向和谐。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李传平带领村民们恢复小型泵站6个,整治当家堰9口,硬化沟渠2000多米,修建垃圾池15个,村内绿化苗木1500多株,坡地绿化70亩,村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优化。

  带领村庄驶上发展快车道

  要致富,先修路。

  为筹措资金硬化村里的4条主干道,李传平带着村干部一家家走访做工作,动员村民自愿筹资4万元,又积极争取到项目资金70多万元,凑够了修路钱。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参与,奋战3个月,共硬化村组公路6公里,所辖4个组主干道四通八达。

  随后,李传平一鼓作气又先后争取项目资金、村级自筹资金400多万元,硬化村庄道路22.7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此间,新修的318国道穿村而过,从曹店村到枝江市区开车时间大幅缩短,村庄从此驶上发展快车道!

  攒人气,聚财气。

  2015年,李传平引回村中能人,成立花卉苗木合作社,在318国道旁流转400多亩土地发展月季园旅游项目。

  负债村5年变成“明星村”

  李传平明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

  曹店产白瓜,不过当时却是“万国货”,白瓜品种杂、品相差、卖价低。

  为把白瓜产业做大做强,村委会从种子引进、生产管理、科技指导到白瓜销售,层层把关,跟踪服务,硬是将“曹店白瓜”打造成了村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

  积极引导年轻人创新创业。90后青年李杰成立曹店村青年电商创业中心,全年线上销售农产品达5000多万元,带动周边百余户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如今,村里从事电商、微商等新业态的人越来越多,2020年,曹店村入选“中国淘宝村”。负债村变身当地“明星村”。

  2015年,曹店村筹资80万元完成1500平方米活动广场及2800平方米绿化广场建设。

  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集便民服务、村医疗卫生室、村邻里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一体,配套合理,服务功能完善,为村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刘本云事迹简介

  刘本云,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恩施市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恩施市“两违”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是抢险救灾的急先锋,2020年7月,刘本云把肩膀当梯子,让群众踩在他肩膀上,逐一转移被困群众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媒体集中报道。荣获 “荆楚楷模·最美退役军人”“湖北好人”等。

  抢险救灾的“急先锋”

  在2020年防汛工作中,刘本云担任恩施市“两违”清理办防汛应急救援分队队长。7月17日,灾情发生后,刘本云带领应急救援分队迅速赶赴现场,驾驶橡皮艇参与救援。在胜利街一带,水面涨到沿街商铺的二楼,不少群众被困在楼上。危急关头,刘本云把肩膀当梯子,让群众踩在他肩膀上,逐一将被困群众扶上橡皮艇。

  救援过程中,因电线缠绕螺旋桨,橡皮艇猛然回转,艇身撞破附近住户的窗户玻璃,回旋水流致橡皮艇冲入树丛,刘本云差点跌入水中。

  在10多个小时的救援中,刘本云和同事驾驶橡皮艇来回搜救50多次,安全转移被困群众近200人。18日凌晨,恩施主城区积水消退。此时,刘本云才发现自己身上被玻璃、瓦片、铁皮、钉子等尖锐物划了10余处口子,伤痕累累,左肩因被多人踩踏变成了青紫色,但他不顾伤痛,组织车辆和救援人员上街清淤清障。

  7月23日,刘本云又带领应急救援队队员奔赴恩施市沙子坝滑坡现场,给滑坡体覆盖油布、修排水沟、抬水管、修建安置房,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精准扶贫的“领头雁”

  对待精准扶贫工作,刘本云常对驻村队员说:“要用心用情,像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竭尽全力地去帮扶。”他个人反复走访入户,在结对帮扶的3个村,因人因户制定帮扶措施,树立帮扶榜样。

  在他的带领下,恩施市“两违”清理办的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驻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张斌事迹简介

  张斌,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荆门市司法局干部。

  “把爱心献给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湖北省荆门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科科长张斌,从事司法工作30余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将青春奉献给司法工作,先后荣获 “第二届荆门市道德模范”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选择了法律服务工作,就是选择了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1986年,退役后的张斌到市司法局上班,他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自学,坚持业余充电,这也让他从“外行人”成功转为“行家里手”。

  普法宣传工作、公证律师管理工作、机关总支工作、司法考试工作、法律援助工作、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岗位在变,学习是不变的法宝。期间,张斌自学取得法律大专文凭,后来获得本科文凭,并通过国家统一律师资格考试、拿到律师资格证书。

  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经国务院通过并公布实施,张斌由其他岗位调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法律援助工作事多、麻烦,即便是常规的交通事故案件,处理起来也是各有差异,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学习、学习、再学习。法律援助工作兼具行政管理职能和法律实务,张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积累各方面的政治和法律知识,树立服务弱势困难群众的大局意识。同时,他还涉猎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针对来访群众的不同心理特征,结合工作经验增强说服力,着力打开心结、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2019年,机构改革,再次调岗的张斌开始从事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已经是50多岁的人,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这一次,张斌又拿起了《行政复议法》,自我精进。

  “对群众的爱心、对解决问题的耐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事业的奉献。”

  “法律援助,就是与困难弱势群体打交道的工作。”30多年的一线工作中,在法律援助岗位上就工作了15年。对此,张斌有着深深的感触,总结起来就是“三心一奉献”,即对群众的爱心、对解决问题的耐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事业的奉献。

  对待群众爱心多一点,解决问题耐心多一点,牢记工作职责,时刻以责任心自律,这是张斌对自己为困难弱势群体服务的基本要求。

  “有时候一句充满爱心、恰到好处的话,会让当事人心头一热,甚至主动让步争取息诉言和。”工作中,张斌会抓住每一个能与当事人交流的机会,设身处地、角色互换,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与困难弱势群众沟通、交流。

  2012年夏,83岁的另奶奶因身体多病、无人照料,想到福利院生活,但有一个养子的她并不符合福利院入住条件。多年来,养子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另奶奶处于无人照顾的现状。

  接到另奶奶的求助电话后,正因痛风在接受治疗的张斌忍着疼痛,一方面到民政部门了解入住条件,一方面帮另奶奶寻找其养子。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另奶奶养子的下落,并通过诉讼帮其解除了与养子的收养关系。最终,另奶奶顺利入住福利院,她颤颤巍巍地拉着张斌的手,热泪盈眶,反复地念叨:“小张,你就是我的亲人!”

  沈宝栋事迹简介

  沈宝栋,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广水市分公司投递员。

  33年来,他的邮路行程达48万公里,可绕地球12圈,累计准确投递各类报刊邮件2800万余件,为用户代寄挂号、平信、缴电话费3万余次,从未出过差错,实现了33年“零”投诉记录,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邮路上勤劳的“孺子牛”。他查找并投递3000余件疑难死信,让10多位离散的游子找到亲人,3次跳入水中抢救落水儿童,2次冲入火海扑灭山火。他先后荣获荆楚楷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邮政系统百优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近日,烈日炎炎。广水市邮政分公司应山投递员沈宝栋将深绿色的投递车停稳后,抱着厚厚一摞码放整齐的党报党刊和信件走进广水市委、市政府大院。“不同部门的报纸我都分别作了标注,投递报刊33年,从未出错。”沈宝栋自豪地说。

  1988年,沈宝栋成为广水市李店乡邮电支局的一名乡邮员,每天骑行10多个小时,翻3座山,蹚2条河往返奔波120多里路为乡亲们送信、送报。

  1994年,沈宝栋被调到广水城区投递班担负市投五段的投递工作。这条段道包括9条街道和广水市委、市政府数十家机关单位,每天投递的《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党报党刊及各类报纸多达数百种,重100多斤,沈宝栋风雨无阻,总是按时送达,从未出过纰漏。

  “一封信、一颗心,封封信儿重千斤。”工作中,沈宝栋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规矩:决不错投一份报刊,决不轻易退转一封信件。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3000多封“死信”在他手中复活。

  2019年2月,一封来自山东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收信人为姚远道烈士的挂号信,几经辗转来到沈宝栋手中。时隔72年,收信地址“湖北省应山县五区二合庄”随行政区划调整早已更名,收信人个人信息亦无法在户籍系统中查询。“姚远道是烈士,无论如何我要帮他找到家!”抱着这样的念头,沈宝栋再次踏上熟悉又陌生的“死信复活路”。

  查阅史料、实地考证、走访群众、查找族谱……历时36天、行程近3000公里、走访超过200人,让沈宝栋日夜惦念的信件终于送到武胜关镇官屋村姚远道烈士的侄子姚亮喜手中。

  “既然当了邮递员,人家写了地址,不管有多困难,就一定要把信送到!”33年来,“神医信使”沈宝栋的行程已达50万公里,累计准确投递各类报刊邮件3000万余件,为用户代寄挂号、平信、包裹等3万余人次,至今保持着“零”投诉记录。

  董琳事迹简介

  董琳,男,1977年生,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职工,2013年加入蓝天救援队,担任湖北省黄石队队长。

  他自费20余万元,带队参与“东方之星”沉船打捞、尼泊尔地震救援、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等国内外救援活动200余次,出勤时间近4000小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领100余名队员三线作战,圆满完成在黄石、武汉和湖北的抗疫任务。去年防汛期间,他带队驰援洪湖救急。今年河南暴雨,他又率队冲进灾区一线展开救援。他的团队获评“蓝天救援全国优秀团队”、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等荣誉。本人荣获“黄石楷模(好人)”等荣誉称号。

  董琳是一名普通职工,业余时间担任民间公益救援组织黄石蓝天救援队队长。黄石蓝天救援队自建立以来一直由队员们个人出资维持,长期免费出勤救援,并在黄石及周边开展灾害救援以及校企安全教育培训宣讲等各项活动。

  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董琳与队友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由于交通堵塞,他们在泥泞中行进了几个小时才安全到达指挥部,随后马上顶着烈日搬运物资。第二天,他们被安排进入塌方山区进行搜救排查,山区地处偏远,山路都被淹没,环境非常险恶,到一处山崖无路可走时,为防止引起二次塌方,他率先利用绳索技术紧急下降,周围不时有石块、树枝、杂物从崖边滚下,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完成救援指令。

  在2015年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救援活动的第一天,江上风高浪急,救援冲锋小艇随波起伏,董琳作为第一批先锋队员,踩着烂泥、扛着装备,冒着随时翻艇的危险顺江搜救到天黑。第二天,因为后勤没有跟上,他和队员们饥肠辘辘沿江徒步巡逻到下游十公里。第三天,冲锋艇因为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发生了故障,他们一边忍受高温天气、蚊虫叮咬的折磨,一边人力控制小艇自救。第四天,他带着一身的雨水汗水去开挖导索糟,导引牵住江面上的拦阻索。第五天,他过敏满身红点,依旧咬牙坚守在岸边负责嘹望警戒……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董琳从年三十开始协助黄石转运接受各类抗疫物资,还只身赴襄阳、仙桃等地募集紧缺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抗疫物资。董琳作为中华慈善总会救援物资联合仓库主管,在武汉黄陂志愿服务42天。董琳带领蓝天救援队从2月27日开始在黄石开展义务消杀近500处场所,总消杀面积超过1亿平米,受益人数上百万。

  熊高华事迹简介

  熊高华,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现为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税务局均州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

  作为一名入党20年的老党员,在突遇女童落水的危急关头,不顾身患重疾的身体,纵身跳入水中,竭尽全力成功救助一名落水女童,事后悄然离去。近年来,熊高华先后荣获 “十堰好人”“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帮我找个人,他救了我孙女的命”

  “你好,我想请你帮我找个人,听说是你们税务局的。他救了我孙女的命,但我只知道他50多岁,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少。”2020年9月7日一大早,丹江口市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朱延明的办公室走进来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

  朱延明详细询问得知,该男子姓郑,他要寻找的人,是20多天前在丹江口水库下游的汉江里救过他孙女的恩人。原来,事发后,老郑一家一直在寻找这位恩人的下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打听到救人男子可能是丹江口市税务系统的员工,于是找了过来。

  根据老郑的描述,丹江口市税务局党建工作股迅速拟定了一则寻人消息发布在系统工作群里,号召全系统提供线索。当天中午就有知情人提供了线索。后经反复核实,锁定救人者是丹江口市税务局均州分局的熊高华。

  “你不仅救了孩子,也救了我们一家”

  得知救命恩人找到了,老郑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终于找到了,请你一定要让我跟救命恩人见一面,我们全家要当面向他表示感谢。”老郑向朱延明恳求道。

  “你不仅救了我女儿的命,也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啊,要是孩子被水冲走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郭女士一边给熊高华鞠躬致谢,一边感动得哭出了声。情绪平复后的郭女士讲述了事发时的情况。

  8月12日20时许,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很多住在丹江口市城区的市民到大坝下游的汉江河道旁观看泄洪的壮观场面。郭女士也带着两个女儿在江边散步纳凉,8岁的大女儿妞妞(化名)玩耍时鞋里进了沙子,便跑到水边去洗脚。不料,江水形成的一个急浪打向妞妞,瞬间将其卷走。“有人被水卷走了,快来救人啊!”人群中传出急促的呼救声,附近不少人围了过来。带着儿子在附近散步的熊高华听到喊声,立即跑过来查看情况。这时,妞妞已被江水冲出几米远,在急流中若隐若现。由于水流急,加上光线昏暗,人群中没人敢贸然下水。

  57岁的熊高华没有犹豫,穿着鞋子衣服就跳入水中,奋力向妞妞游去。急流中,熊高华艰难地游到妞妞身边,一把将其抱进怀里,随后凭借扎实的游泳技巧,向岸边游。水急浪猛,熊高华几次被江水带着往下游漂去,幸运的是他最终成功带着妞妞上了岸。

  “等我回过神来,他已消失在人群中”

  眼见大女儿被水冲走,郭女士吓懵了,直到孩子被救起送到她身边,她还没回过神来。 “只记得他当时跟我说了句‘看好孩子’,我当时只顾查看孩子的情况,别的啥都记不得了。”郭女士说,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救人者已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不及问一下救命恩人的姓名,郭女士只记得对方50多岁,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疏。

  由于妞妞落水时间短,加上救援及时,被救上岸后除了受到一点惊吓并无大碍。回到家中,郭女士将孩子落水获救的事告诉了家人。于是,一家人便开始了大海捞针式的寻找。在苦苦寻找26天后,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熊高华。

  说起熊高华平时的为人,单位的同事纷纷称赞。 “我和高华共事30多年,他一直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2018年5月,他罹患高危险度空肠间质瘤,做了个大手术,切除了肠道近3斤重间质瘤,手术后常年吃药,目前正在恢复期,身体非常虚弱,这次危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孩子,他说这个是本能,可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那一瞬间本能的背后却是舍生忘死的勇气和一个党员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信念,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朱延明在听完事情经过后感慨地说道。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